当前位置:新闻动态/行业新闻动态 - 文章详情

“数据开元,智绘新篇”——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基建项目管理创新交流会举办

阅读量:60次

      815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基建项目管理创新交流会”在广东省肇庆市开幕。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肇庆市工程服务协会、广州市工程造价行业协会、深圳市造价工程师协会、珠海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广州易达建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香港测量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广东省工程咨询协会等机构支持。


 /attached/image/20250818/

      

      当前,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工程造价行业迎来新的广阔发展空间。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工程造价行业规模将达5000亿元,2023年将突破万亿。但另一方面,行业整体依旧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与“内卷”加剧、人才短缺与素质不足、数字化转型压力与技术应用不充分、全过程咨询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次交流会以“数据开元,智绘新篇”为主题,聚焦数智技术在造价领域的应用,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旨在以“数据”为纽带,以“智能”为引擎,通过技术融合驱动基建行业升级,探索数字化工程造价对行业生态及竞争力的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基建项目管理领域注入创新动能。

 /attached/image/20250818/

      开幕式上,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申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周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长田国民、香港测量师学会主席魏志衡、澳门工程造价师学会副理事长赖颖钊等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推动工程造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殷切期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造价管理处处长江冰在主旨演讲中,从政策顶层设计到标准落地实践等角度,系统阐释了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基本态势与未来方向。她表示,政府将大力鼓励、支持数据赋能,坚定不移地推动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框架,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监督有据可依”的新格局。


 /attached/image/20250818/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题为《从中国制造2025到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制造业,贯穿其上中下游各环节,更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GDP增长极。生产性服务业具备五大战略性功能:一是自身成长为经济最大板块,成为GDP的主要贡献者;二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孕育大量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构成全球独角兽企业的主体;三是带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通过专业化服务提升制造业的运行效率与产值利润率;五是作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当前,中国制造业已从“跟跑”阶段迈向“并跑”与“领跑”并存的新格局,正由“大而不强”向“大而强”转变。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包括工程造价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attached/image/20250818/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长田国民、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造价管理协会会长吴佐民、利比北亚洲区董事魏志衡、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广斌、北京赋佳慧祥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佳、广州易达建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等,围绕《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实施,对建设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意义》展开深度探讨。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广东工程造价协会副会长、广州易达建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表示,在建筑行业快速变革的今天,造价工程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支撑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曾经依赖政府定额的计价方式逐渐显露出效率低下、市场失真的弊端,而全过程咨询、BIM技术应用、碳造价管理等创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在他看来,造价工程行业通过BIM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造价平台等创新手段,能够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实时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事后结算模式。造价咨询将与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深度整合,从单纯的成本核算转向全方位的价值管理。显著提升了工程成本管理的精准性与效率。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智慧城市群建设及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中,造价工程的科学化、数字化管理有效优化了政府投资决策,严控项目成本,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其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能力,助力大湾区重大工程高效落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资源保障。

 

/attached/image/20250818/

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基建项目管理创新交流会的会旗交接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长田国民表示,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政、产、学、研各方搭建了高规格的交流平台。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实践案例和深度对话,与会者深入探讨了新版计价标准的落地实施、AI审价、数字供应链、装配式建筑等前沿议题,明确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基建项目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attached/image/20250818/

珠海参会代表合影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