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动态/行业新闻动态 - 文章详情

【转发】争议案例分享(315)—入岩界定标准的争议

阅读量:248次

入岩界定标准的争议


     某体育馆及其配套工程,资金来源为企业资金,发包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由某建筑公司负责承建,2023年10月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显示,工程合同价格形式为单价合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合同履行时发生计价争议。


一、争议事项


     本工程招标图纸显示桩型为端承桩,以中风化碎屑岩或微风化碎屑岩为桩端持力层,微风化碎屑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7Mpa,中风化碎屑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8Mpa。超前钻勘察报告载明,中风化岩层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9.67~17.8Mpa,平均值为13.13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划分属软岩为主。招标工程量清单“入岩增加费”按桩径不同分别列项,项目特征描述为“地层情况:中风化、微风化;入岩厚度:详图纸……”。现发承包双方就入岩标准的界定产生争议。


二、双方观点


     发包人认为,本工程中风化岩层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3.13Mpa,依据《广东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2018)》土石方工程的岩石分类表,5~15Mpa为软岩,且根据该定额桩基础工程说明第十五条规定软岩不作入岩计算,故本工程不计取入岩增加费。承包人认为,本工程为清单计价,招标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地层情况为中风化、微风化,而非软质岩、硬质岩。图纸及超前钻勘察报告中均明确岩层为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故不能按照定额规定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判别岩石类别,且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已确认了本工程的灌注桩施工情况,因此应按监理确认的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长度计算入岩工程量。


三、我站观点


     本工程根据详勘钻孔资料及桩基布置图,只对一部分桩位布置超前钻孔,出具超前钻勘察报告,不能反映所有桩基持力层情况,并且本工程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模拟工程量清单对于入岩增加费的划分标准是按照招标图纸对应的岩石类别及其入岩界定标准进行划分。故本工程入岩增加费应根据招标图纸说明和招标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以招标图纸入岩界定标准即微风化碎屑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7Mpa、中风化碎屑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8Mpa判断是否达到入岩条件,再根据经确认的施工记录据实计算入岩增加费。


(本案例信息来源于粤标定复函〔2024〕124号文。)




本文转载自: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订阅号